开发者社区> 问答> 正文

如何让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

4000积分,胶囊伞*2,午睡毯*3

系统架构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当下的功能需求,更要着眼于未来的演进与发展。一个理想的系统应当能在用户数量、数据规模或业务需求发生变化时,无需进行大规模重构,就能实现无缝、高效且经济的扩展,以适应不断增长的负载和复杂多变的业务场景。那么,如何在系统设计之初就融入可扩展性的理念和技术手段,使其具备良好的扩展能力呢?谈谈你的看法~

本期奖品:截止2024年5月14日24时,参与本期话题讨论,将会选出 2 个优质回答获得胶囊伞3 名幸运用户获得午睡毯(午睡毯尺寸100*150cm)。快来参加讨论吧~

幸运用户获奖规则:本次中奖楼层百分比为35%、55%、85%的有效留言用户可获得互动幸运奖。如:活动截止后,按照回答页面的时间排序,回复为100层,则获奖楼层为 100?35%=35,依此类推,即第35位回答用户获奖。如遇非整数,则向后取整。 如:回复楼层为81层,则81?35%=28.35,则第29楼获奖。

优质讨论获奖规则:不视字数多,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分享,非 AI 生成。

未获得实物礼品的参与者将有机会获得 10-100 积分的奖励。
胶囊伞.png
午睡毯.png

注:楼层需为有效回答(符合互动主题),灌水/复制回答将自动顺延至下一层。字数不得少于15 字,言之无物无效(例如:加油、我觉得挺好等等),如有复制抄袭、不当言论等回答将不予发奖。阿里云开发者社区有权对回答进行删除。获奖名单将于活动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公布,奖品将于7个工作日内进行发放,节假日顺延。

展开
收起
提个问题 2024-04-22 11:41:37 2022 28
107 条讨论
参与讨论
取消 提交讨论
  • www.qqmu.com获取编程项目源码学习

    在系统设计之初融入可扩展性的理念和技术手段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几个关键方面:

    1. 模块化设计:系统应该被分解为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一个明确的功能,并通过定义清晰的接口和协议来实现模块之间的通信。这种模块化设计使得系统的各个部分能够独立地进行开发、测试和维护,方便后期的扩展和重构。

    2. 水平扩展:系统的设计应当考虑到用户数量和负载的增长,通过水平扩展来满足需求。水平扩展是指向系统中增加更多的相同类型的资源(如服务器、数据库等),以增加系统的整体处理能力。为了实现水平扩展,系统需要采用无状态的架构,使得任何一台服务器都可以独立地处理请求,而无需与其他服务器进行交互。

    3. 异步通信:为了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响应速度,可以采用异步通信的方式来处理请求。异步通信允许请求发起后立即返回,而不需要等待结果返回。这样可以使系统更快速地处理大量的请求,并提高系统的并发性能。

    4. 缓存和分布式存储:系统设计时可以考虑使用缓存和分布式存储来减轻数据库的压力。缓存可以将热点数据存储在内存中,提高数据的读取速度。而分布式存储可以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台服务器上,提高系统的存储能力和数据的可靠性。

    5. 弹性计算:系统设计时可以考虑采用云计算的方式来实现弹性扩展。云计算提供了弹性的资源分配和支付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动态地增加或减少计算资源,从而满足系统的扩展需求。

    总之,在系统设计之初融入可扩展性的理念和技术手段,可以使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能力,从而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和变化。这样可以避免在系统规模扩大或业务需求变化时需要进行大规模的重构,节省时间和资源,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2024-05-08 08:11:49
    赞同 61 展开评论 打赏
  • 《架构师手札》公众号作者

    大原则

    先聊下个人觉得应该遵循的原则:奥卡姆剃刀、不过早优化。
    在此原则基础上,聊聊业务需求变化的防御性设计。
    针对用户规模、数据规模,一般都是从硬件角度(升级高性能设备等)、软件角度(增加中间件等)进行渐进式的优化,所以这里就不聊了。

    具体设计原则

    1.抗失败性设计,即做好错误码、日志规范、错误处理和性能监控等等的设计。这些设计对系统的进化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2.可替换,也就是模块化的原则。大到服务拆分,小到模块接口化,都要遵循可替换的原则。
    3.向设计模式靠拢。

    2024-04-26 17:34:34
    赞同 70 展开评论 打赏
  • 在系统架构设计中融入可扩展性,就像是为一栋建筑预留足够的空间来增加新的楼层。我们要用“模块化”这把万能钥匙确保每个组件都像乐高积木一样,可以轻松拼接或替换。这样子随着业务的增长,我们可以简单地增加新的模块,或是提升现有模块的性能,而不是拆掉整个建筑重新来过。

    系统还有需要在设计时就考虑到“负载均衡”的智能调度。通过分散请求压力到多个服务器,我们能保证系统即使在用户激增的时候,也能像平常一样稳定运行。

    不恰当的比喻,就像种下一棵可以随时移植的树,系统的“数据管理”也需要灵活应对规模的变化。使用如分布式数据库等技术,可以在数据量增长时,轻松地进行水平扩展。别忘了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当系统某部分出现问题时,它可以自动进行修复或重启,确保整个系统的高可用性。

    2024-04-25 15:57:22
    赞同 56 展开评论 打赏
  • 一个九年资深的程序员,擅长数据库、Java、C#、系统运维、电脑技巧等方面知识,阿里云专家博主、C站站优质博主、公众号运营超五年,热爱分享IT技术相关技术文章,给大家提供帮助!

    针对系统设计之初融入可扩展性的理念和技术手段,使其具备良好的扩展能力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

    1、用户数量方面

    用户数量会给系统本身带来并发方面的影响。这个时候消息队列应该在架构搭建的时候考虑进去、用户会话也需要考虑集群redis的方式来实现、

    2、数据规模

    这个方面要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确定数据库的量级,从而选择合适的数据库+集群

    3、业务需求变化

    系统架构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业务后续可能的扩展,尽量多采用配置的方式来实现。这样可以减少业务系统重启对整个业务系统的影响。

    2024-04-25 13:42:28
    赞同 56 展开评论 打赏
  • 首先在系统服务初期要件定义阶段相关人员对于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性能要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其次是对于系统架构设计和程序开发人员的要求。
    根据业务实际情况不断演化架构,将扩展性作为长期考量因素。运用新技术提高系统可扩展性。
    从技术和设计理念来说,功能模块化和服务化,将系统拆分成松耦合的模块和服务,每一个模块或服务具备单一明确的功能。模块和服务之间通过简单清晰的接口进行交互。这可以方便地对特定模块进行扩容或替换。
    然后系统功能去中心化。避免中心节点和单点故障,采用分布式架构。通过水平扩展增加节点来提高系统整体容量。
    最后做到自动扩容技术。可以基于监控数据,设定弹性扩容和缩容策略,实现云平台的自动伸缩。

    2024-04-24 11:29:57
    赞同 50 展开评论 打赏
  • 要让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需要从架构设计、代码编写、技术选型、运维管理等多个层面综合考虑。以下是一些建议和策略,帮助系统实现高可扩展性:

    1.模块化与分层设计

    模块化:将系统分解为独立、可复用的模块,每个模块具有明确的职责和接口。模块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降低耦合度,使得添加、修改或替换模块时不影响其他部分。

    分层设计:将系统划分为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等层次,每一层专注于特定任务。这种结构有利于隔离变化,当某一层需要扩展或升级时,只需改动该层内部,而不影响其他层。

    2.服务化与微服务架构

    服务化:将系统的核心功能抽象为独立的服务,通过网络接口提供服务。服务之间通过轻量级通信协议(如RESTful API、gRPC)交互,实现松耦合和高内聚。

    微服务架构:将大型系统进一步拆分为一系列小型、自治的微服务。每个微服务负责一个业务领域,有自己的数据库和运行环境。微服务架构支持独立部署、水平扩展和故障隔离,有利于系统的灵活扩展和快速迭代。

    3.可扩展的数据存储

    分布式数据库:根据数据规模和访问模式选择合适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如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NoSQL数据库、NewSQL数据库),实现数据的水平扩展。

    数据分区与分片:将数据按照某种规则(如哈希、范围)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以平衡负载,支持大规模数据存储和高并发访问。

    缓存与CDN:使用缓存(如Redis、Memcached)存储热点数据,减少对后端数据库的压力。对于静态内容或部分动态内容,利用CDN(内容分发网络)进行边缘缓存,提高用户访问速度。

    4.弹性计算与资源调度

    云计算平台:利用云服务商(如AWS、Azure、GCP)提供的弹性计算资源,按需自动扩缩容服务器实例,应对流量波动。

    容器化与编排:使用Docker等容器技术打包应用,通过Kubernetes、Docker Swarm等编排工具自动调度容器,实现应用的快速部署、扩缩容和故障恢复。

    5.异步处理与消息队列

    异步架构:将耗时或非关键的处理任务异步化,避免阻塞主线程或响应时间。常用模式包括事件驱动、回调、Promise、async/await等。

    消息队列:引入消息中间件(如RabbitMQ、Kafka、SQS)作为系统间的解耦工具。生产者将任务发布到队列,消费者异步消费,实现任务的削峰填谷、流量控制和可靠投递。

    6.API设计与版本管理

    RESTful API设计:遵循REST原则设计API,使其具有统一、清晰、易于理解和使用的接口风格。使用HTTP动词(GET、POST、PUT、DELETE等)表示操作意图,利用URL路径、查询参数和HTTP状态码传达资源信息和状态。

    API版本管理:为API定义版本号,允许向后兼容的演进。在引入重大变更时创建新版本,同时保留旧版本一段时间以供客户端迁移。使用版本前缀、Accept头、自定义头等方式标识API版本。

    7.监控与自动化运维

    监控系统: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包括应用性能监控(APM)、日志分析、告警通知、故障排查工具等,实时掌握系统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自动化运维:实现CI/CD(持续集成/持续部署)、配置管理(如Ansible、Terraform)、基础设施即代码(IaC)、蓝绿部署、金丝雀发布等自动化运维实践,提高运维效率,降低人为错误,确保系统扩展过程的平滑无感。

    综上所述,让系统具备良好扩展性需要从架构、技术、开发、运维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规划和实践,确保系统能够在面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增长的负载时,能够灵活、高效地进行扩展,同时保持稳定性和可靠性。

    2024-04-24 09:31:45
    赞同 24 展开评论 打赏
  • 在系统架构设计之初,融入可扩展性的理念和技术手段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了系统在未来能否灵活应对各种变化和挑战。以下是我对如何在系统设计之初就融入可扩展性的理念和技术手段的一些看法:

    要深入理解业务需求和发展趋势。这包括对当前业务需求的细致分析,以及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业务场景和增长趋势的预测。通过深入了解业务,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系统的扩展方向和重点,为设计可扩展的系统架构提供有力支持。
    要采用分层和模块化的设计思想。通过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和模块,可以降低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每个模块应该具有明确的职责和接口,以便在需要时能够独立地进行升级和扩展。
    要关注数据的可扩展性。数据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往往对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设计系统架构时,需要充分考虑数据的存储、访问和管理方式,采用适当的数据结构、索引策略和缓存机制,以确保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可扩展性。
    还需要考虑技术的可扩展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工具不断涌现,为系统架构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在选择技术和工具时,应该关注其可扩展性、稳定性和性能表现,以便在未来能够轻松地升级和替换系统中的部分组件。
    要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在系统架构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这包括性能测试、压力测试、安全测试等多个方面,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和异常情况来检验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2024-04-24 09:16:07
    赞同 16 展开评论 打赏
  • 俗话说,模型建得好,Bug多不了。数据建模方面讲讲三点:

    • 分片与分区:对数据库进行水平切分(分片)或垂直切分(分区),分散数据存储压力,支持数据的分布式处理和存储。
    • 分布式数据库/缓存:使用分布式数据库(如Cassandra、MongoDB、Spanner等)或分布式缓存(如Redis Cluster、Memcached Cluster)来应对大规模数据存储和访问需求。
    • 读写分离与缓存策略:通过主从复制实现读写分离,减轻主库压力;合理运用缓存(如Redis、Memcached)减少对数据库的访问,提升系统性能。
    2024-04-24 09:00:36
    赞同 13 展开评论 打赏
  • 北京阿里云ACE会长

    结构的扩展,

    模块化设计:
    将系统分解为独立的模块或服务,每个模块负责特定的功能。这有助于局部扩展和替换,而不影响其他部分。

    单一职责原则:
    每个组件或服务只负责一个单一的职责,这样可以更容易地进行维护和扩展。

    性能的扩展。

    弹性服务部署。
    负载均衡:
    使用负载均衡技术分散请求到多个服务器,以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可用性。

    使用云服务和容器化:
    利用云平台的自动扩展服务,以及容器化技术(如Docker)来简化部署和扩展。

    2024-04-24 09:00:36
    赞同 9 展开评论 打赏
  • 一个理想的系统应该能够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数据规模的扩大或业务需求的演变而灵活调整,而不是每次变化都需要进行大规模的重构。

    要实现这样的系统,需要在设计之初就融入可扩展性的理念和技术手段。

    首先,采用微服务架构是提升系统可扩展性的有效方式。

    微服务架构允许将系统分解为一组小的、松耦合的服务,每个服务负责单一的业务功能。这种架构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模块化和可维护性,而且可以独立地扩展各个服务,以满足不同的性能需求。例如,如果一个服务面临流量高峰,可以单独对该服务进行水平扩展,而不必影响整个系统。

    其次,利用云计算平台的弹性伸缩特性也是增强系统可扩展性的关键。

    云平台,可以根据实际的负载情况动态调整计算资源。这样,系统可以在流量增加时自动增加实例,而在流> 量减少时减少实例,从而优化成本并保持高性能。

    再者,数据库的设计也应考虑到可扩展性。

    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如Cassandra或MongoDB,可以提供水平扩展的能力,通过添加更多的节点来分散数据和负载,从而支持更大的数据量和更高的并发访问。

    要在系统设计之初就融入可扩展性的理念,需要从多个层面综合考虑,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和设计理念的结合,可以构建出既能满足当前需求,又能适应未来变化的灵活、高效且经济的系统。

    2024-04-24 09:00:39
    赞同 6 展开评论 打赏
  • 在系统设计之初就融入可扩展性的理念和技术手段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帮助系统在未来的演进与发展中更好地适应变化。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理念和技术手段,可以帮助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

    1. 模块化设计:将系统划分为独立的模块,模块之间通过明确定义的接口进行通信。这样可以降低模块之间的耦合度,使得系统更容易扩展和修改。

    2. 水平扩展:采用水平扩展的方式设计系统,即通过增加更多的相同类型的节点或服务器来扩展系统的容量。这种方式可以更容易地应对用户数量和负载的增长。

    3. 弹性架构:设计具有弹性的系统架构,能够根据负载的变化自动调整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例如,采用自动伸缩的云计算资源,可以根据负载情况动态调整系统的容量。

    4. 使用消息队列:引入消息队列来实现异步通信,可以将系统中的各个部分解耦,使得系统更容易扩展和集成新的功能模块。

    5. 缓存和分布式缓存:合理地使用缓存和分布式缓存,可以减轻数据库和其他后端服务的压力,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扩展性。

    6. 采用微服务架构:将系统拆分为小型的、独立部署的微服务,每个微服务都专注于特定的业务功能。这样可以更容易地扩展和修改单个功能,同时降低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7. 使用容器化技术:采用容器化技术(如Docker)可以使得系统更易于部署、管理和扩展,同时提高开发和运维的效率。

    8. 自动化运维:引入自动化运维工具和流程,可以更快速、更可靠地部署和扩展系统,同时降低人为错误的风险。

    综合运用上述技术手段和理念,可以在系统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可扩展性,使得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和变化。

    2024-04-24 09:00:37
    赞同 6 展开评论 打赏
  • 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和对自己对你的一个认真学习的一个鼓励一个flag吧。分享正能量以及交流一些软件的用法比如linux和编程语言(现在主要在学python和linux)。希望我的博客能带给你一个正能量的心情以及以后能一起交流一下如何写出更好更优雅的代码。
    • 模块化设计:将系统分解为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一组特定的功能。这样,当需要扩展或修改某部分功能时,可以单独对该模块进行升级,而不影响整个系统。
    • 微服务架构:采用微服务架构可以使每个服务独立部署和扩展,从而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 使用API和服务接口:定义清晰的API和服务接口,确保系统组件之间的通信标准化,便于替换或升级后端服务。
    • 可配置性:提供配置选项来调整系统行为,而不是硬编码,这样可以在不修改代码的情况下适应不同的需求。
    • 弹性设计:设计系统以支持自动扩展和收缩,如使用云服务的弹性计算资源,根据负载自动调整资源分配。
    • 异步和事件驱动:采用异步通信和事件驱动的方式,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性和伸缩性。
    • 数据管理策略:设计高效的数据存储和访问策略,如使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以支持大规模数据的处理。
    • 性能和负载测试:定期进行性能和负载测试,以评估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表现,并据此进行优化。
    • 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CI/CD):实施CI/CD流程,以支持快速迭代和部署,减少发布新功能或修复的时间。
    • 文档和知识共享:保持良好的文档习惯和知识共享文化,确保团队成员能够理解系统架构和设计决策。
    2024-04-24 09:00:41
    赞同 4 展开评论 打赏
  • 技术架构师 阿里云开发者社区技术专家博主 CSDN签约专栏技术博主 掘金签约技术博主 云安全联盟专家 众多开源代码库Commiter

    如何在系统架构设计中实现可扩展性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时代,系统架构的可扩展性至关重要。系统需要能够随着用户数量、数据量和业务需求的增长而无缝扩展,同时保持高性能和经济性。

    以下是一些在系统设计之初实现可扩展性的关键方法:

    1. 模块化设计: 将系统分解成独立、可复用的模块,每个模块专注于特定的功能。这种方法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可以轻松添加、删除或修改模块,而无需影响整个系统。

    2. 松散耦合: 模块之间应该相互独立,尽量减少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这可以降低对特定模块的更改对整个系统的影响,更轻松地替换或升级模块。

    3. 使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 SOA 将应用程序组织成一组松散耦合的服务,每个服务提供特定的功能。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可以轻松添加新服务或扩展现有服务。

    4. 选择可扩展的数据库: 选择能够满足当前需求并支持未来扩展的数据库。一些可扩展的数据库选项包括 NoSQL 数据库和基于云的数据库服务。

    5. 实现缓存: 缓存可以减少对数据库的访问,从而提高性能和可扩展性。使用缓存还可以降低延迟并提高应用程序的响应能力。

    6. 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将流量分布到多个服务器上,这可以提高性能并防止任何单台服务器成为瓶颈。

    7. 自动化: 使用自动化工具可以简化任务并提高效率。例如,可以使用自动化工具来配置新服务器、部署代码和管理数据库备份。

    8. 监控和日志记录: 监控系统性能并记录事件至关重要。这可以帮助识别潜在问题并做出明智的扩展决策。

    9. 采用云架构: 云架构提供了可扩展性和弹性,可以轻松添加或删除资源以满足需求。

    10. 实践DevOps: DevOps 是一种文化和实践,可以促进开发和运维团队之间的合作。这可以帮助更快地交付新功能并更轻松地扩展系统。

    通过遵循这些指南,可以设计可扩展的系统架构,以支持业务增长并满足未来的需求。

    以下是一些额外的提示:

    • 从一开始就考虑可扩展性。不要等到需要扩展系统时才开始考虑可扩展性。
    • 设计用于增长的系统。假设系统将比最初预期的要大。
    • 使用可测试的代码。可测试的代码更容易维护和扩展。
    • 避免过度设计。只实现现在需要的功能。
    • 准备好进行更改。随着业务需求的变化,需要准备好更改系统架构。

    可扩展架构的演进与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业务需求的变化,可扩展架构也不断发展演进。以下是一些近年来可扩展架构发展趋势:

    • 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微服务架构将系统分解成更小的、独立的服务,每个服务专注于特定的业务功能。这种架构风格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您可以轻松添加、删除或修改服务,而无需影响整个系统。

    • 容器化(Containerization):容器化技术(例如 Docker)允许您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打包成轻量级的、可移植的单元。这使得您可以更轻松地部署和扩展应用程序,并提高资源利用率。

    • 无服务器架构(Serverless Architecture):无服务器架构是一种云计算模式,您无需管理基础设施即可运行代码。这可以提高可扩展性和降低成本,因为它仅需为使用的资源付费。

    • 事件驱动架构(Event-Driven Architecture):事件驱动架构使用事件来触发系统中的操作。这种架构风格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因为它可以轻松处理不断变化的负载和工作流程。

    • 网状架构(Mesh Architecture):网状架构是一种分布式系统架构,其中每个节点都相互连接。这种架构风格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容错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可扩展架构的未来发展方向:

    •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AI/ML):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可以用于优化资源利用、预测需求和自动化任务,从而提高可扩展性。

    • 物联网(IoT):物联网设备将生成大量数据,需要可扩展的架构来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

    • 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边缘计算将数据处理移到更靠近数据源的位置,从而减少延迟并提高可扩展性。

    • 量子计算(Quantum Computing):量子计算有潜力彻底改变架构设计,并使以前不可能的可扩展性水平成为可能。

    通过不断创新和采用新技术,可扩展架构将继续发展,以满足当今和未来对数据和应用程序不断增长的需求。

    2024-04-23 23:15:28
    赞同 6 展开评论 打赏
  • 从事java行业8年至今,热爱技术,热爱以博文记录日常工作,csdn博主,座右铭是:让技术不再枯燥,让每一位技术人爱上技术

    系统架构的设计往往并不是仅仅只需要满足当前的功能场景,而是需要考虑未来在系统用户数量、数据规模、业务复杂度上升之后,系统无需进行重构,依然可以通过高效经济的扩展来应对不断增长的用户数量和数据量的飞升。

    那么想要做到极具拓展性的系统,就需要在系统架构设计之初充分考虑到业务需求相关的用户量,数据的增长量以及系统的可拓展性。如何使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呢?

    模块化或子系统设计:可以根据业务需求的具体场景分割出不同的业务模块或者是业务子系统,每个模块或者子系统负责特定场景下的数据处理,各个模块之间通过规范的接口进行数据交互,从而降低系统整体的耦合性,提高拓展性。

    分布式技术:通过分布式技术将任务和数据分散处理,从而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容错性和性能。整体系统的各个组件分布在多个节点上,这样可以利用集群的方式增加服务器数量,提供系统的整体事务吞吐能力。

    数据存储:另外可以使用可扩展的数据存储方案,例如分布式数据库、NoSQL数据库或者大数据处理框架(如Hadoop、Spark)。通过采用合适的缓存机制提高数据访问速度,减轻数据库压力。

    水平扩展或垂直扩展:水平扩展是通过增加更多的服务器节点来分担负载,如分布式集群、负载均衡等技术;垂直扩展则是提升单个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如增加硬件资源。通常情况下,优先选择水平扩展以实现更好的可扩展性。

    消息队列:对于耗时较长的任务,可以采用异步处理的方式,通过消息队列进行解耦,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和扩展性。或者也可以通过消息分发、消息订阅的方式来降低系统耦合性,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

    最后,在AI时代下,可以通过Serverless架构的弹性伸缩特性来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场景,当对计算资源需求较高时,Serverless架构可以自动扩容,而当对计算资源需求较低时,Serverless架构可以自动缩容,这既可以应对在访问量不断变化对计算资源需求的频繁波动,又可以通过弹性伸缩为企业节约闲置资源造成的成本浪费。同时,Serverless架构本身是按需按量收费,也就是说你使用了才收费,不使用就不会收费,那么这进一步节省了企业成本。因此这么看来,Serverless架构也同样值的考虑。

    2024-04-23 21:22:25
    赞同 5 展开评论 打赏
  • 在系统设计之初融入可扩展性的理念和技术手段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可以考虑的方法和技术:

    • 模块化设计:将系统拆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特定的功能。这样可以降低模块之间的耦合度,使得系统更容易扩展和修改。
    • 使用标准协议和接口:通过使用标准协议和接口,可以将系统的不同部分连接起来,使得系统更容易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和扩展。
    • 异步和并发处理:使用异步和并发处理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吞吐量,使系统能够更好地处理大量的请求和并发访问。
    • 水平扩展:采用水平扩展的方式可以通过增加更多的服务器来处理更大的负载。这可以通过使用负载均衡器和分布式存储系统来实现。
    • 缓存和缓存策略:使用缓存来存储经常访问的数据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同时,选择合适的缓存策略可以减轻数据库和其他资源的负载。
    • 弹性计算:使用云计算和容器化等技术可以实现系统的弹性扩展,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调整系统的资源。
    • 测试和监控:在系统设计之初就应该考虑到系统的可测试性和可监控性。通过合适的测试和监控手段,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的性能瓶颈和问题。

    总之,一个具备良好扩展能力的系统需要从架构层面考虑,并结合适当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在系统设计之初就融入可扩展性的理念和技术手段,可以大大减少未来的重构和改动,并且使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业务场景。

    2024-04-23 20:38:50
    赞同 5 展开评论 打赏
    1. 服务化与API接口设计:使用RESTful API、gRPC等标准接口规范,确保各模块间通信的标准化和解耦。清晰定义接口契约,便于新增、修改或替换服务时不影响调用方。
    2. 水平扩展:设计系统支持通过增加更多相同类型的节点来分散负载,而非仅依赖单个节点的升级。如使用负载均衡器分配请求到多个服务器,或在云环境中动态增减计算资源。
    3. 分布式与集群化:对于数据库、缓存、消息队列等关键组件,选择支持分布式部署的解决方案,如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缓存系统、消息中间件等。通过数据分片、分区、复制等技术,分散数据存储和处理压力。
    2024-04-23 20:16:05
    赞同 5 展开评论 打赏
  • 结合实际工作来谈,要达到系统的可扩展性,我一般会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 模块化设计:将系统分解为多个小型、相互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特定的功能。这种设计方式可以降低模块之间的耦合度,使得系统在增加新功能或修改现有功能时,只需要对特定模块进行操作,而不会影响到其他模块。
    • 接口设计:为系统的各个组件提供抽象层和标准化的接口,使得开发者可以更轻松地理解和操作系统的各个组件。这有助于降低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
    • 松耦合设计:通过降低系统各组件之间的耦合度,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例如,可以使用消息队列、事件驱动等机制来实现组件之间的异步通信,减少直接调用和依赖。
    • 分布式架构:利用分布式技术,将系统的各个组件分布在多个节点上,实现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当系统需要扩展时,可以简单地增加节点来提高处理能力。
    • 开闭原则:在软件设计中,应遵循开闭原则,即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这意味着在设计系统时,应尽可能考虑未来的功能扩展,使得在添加新功能时,不需要对现有系统的结构和代码进行大量修改。
    • 资源分配:通过合理的性能优化和资源分配,可以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使其在面对高并发、大数据量等场景时仍能保持良好的扩展性。
    2024-04-23 20:16:06
    赞同 7 展开评论 打赏
  • 作为一名十年经验的程序员,我觉得要在系统设计之初融入可扩展性,需要从模块化与解耦、水平与垂直扩展、弹性伸缩、数据存储扩展、异步处理与消息队列、监控与运维以及前瞻性设计等多个维度综合考虑和实践。这样的系统不仅能满足当前需求,更能适应未来的变化,实现无缝、高效且经济的扩展。
    比如模块化与解耦设计,将系统拆分为独立、功能明确的模块或服务,每个模块专注于自身的职责,通过定义清晰的接口进行交互。这种设计使得新增、修改或替换某个模块对整个系统的影响最小化,有利于系统的扩展。对于大型系统,采用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有效的扩展策略。每个服务独立部署、独立扩展,具有明确的边界和契约,可以降低系统的复杂性和耦合度,提高扩展性和维护性。使用开放标准和协议(如 RESTful API、gRPC 等)定义模块间或服务间的通信接口,确保接口的通用性和互操作性,便于新服务的接入和旧服务的升级。

    2024-04-23 18:53:56
    赞同 8 展开评论 打赏
  • 要让一个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需要从设计、架构、技术选型以及运维管理等多个层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实施。以下是一些建议和策略,可以帮助系统实现高效、灵活且经济的扩展:

    1. 模块化与微服务架构

      ? 将系统拆分为独立、松耦合的服务或模块,每个服务专注于单一业务功能。这样,当某个部分需要扩展时,可以单独对那个服务进行升级或增加实例,而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其他部分。
      ? 使用微服务框架(如Spring Cloud、Dubbo、Kubernetes等)进行服务治理、负载均衡、服务发现和容错管理,确保系统在扩展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性和可用性。
      ? 水平扩展(Scale Out)

      ? 通过增加更多的服务器节点(如计算实例、数据库节点等)来分摊系统负载,而非提升单个节点的性能(垂直扩展)。水平扩展通常更容易实现,成本效益更高,且能应对突发流量。
      ? 利用分布式计算和存储技术(如Hadoop、Spark、NoSQL数据库等),将数据和计算任务分散在多个节点上执行。
      ? 弹性伸缩

      ? 实现自动化资源管理,根据预定义的策略(如CPU利用率、请求队列长度、业务高峰期等指标)自动增加或减少服务器实例。云服务提供商(如阿里云)通常提供弹性伸缩服务,如ECS Auto Scaling、RDS读写分离与只读实例扩展等。
      ? 无状态服务设计

      ? 尽可能使服务本身不保存状态信息,或者将状态数据外部化存储(如使用Redis、Memcached作为缓存,DynamoDB、Cassandra等作为持久化存储)。这样,任何服务器实例都可以处理任何请求,便于快速增减实例以应对负载变化。
      ? 负载均衡

      ? 使用负载均衡器(如Nginx、HAProxy、云服务提供的负载均衡服务如ALB)将请求均匀分配到各个服务器节点,避免单点过载,并提供故障转移机制。
      ? 数据分片与分区

      ? 对大规模数据进行分片或分区处理,使得数据能在多个数据库节点间分布存储和查询,如使用数据库中间件(如MyCat、ShardingSphere)进行分库分表,或者直接采用支持原生分片的分布式数据库(如PolarDB、Cassandra)。
      ? 异步处理与消息队列

      ? 对于耗时较长、非实时响应的任务,采用异步处理方式,通过消息队列(如RabbitMQ、Kafka、RocketMQ)解耦系统组件,允许任务在后台异步执行,减轻主流程的负载并提高响应速度。
      ? 缓存策略

      ? 合理运用缓存(如Redis、Memcached)减少对后端数据库的访问压力,提升数据访问速度。适时更新缓存,确保数据一致性,并设置合理的缓存淘汰策略。
      ? CDN加速与边缘计算

      ? 对于大量静态资源或高访问量的内容,使用内容分发网络(CDN)进行全球加速,减少源站带宽压力和用户访问延迟。边缘计算则可以将部分计算任务推送到靠近用户的边缘节点执行,降低核心系统负载。
      ? 持续监控与性能优化

      ? 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如Prometheus、Grafana、阿里云ARMS等),实时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如CPU、内存、网络、磁盘I/O、请求延迟等),及时发现并预警性能瓶颈。
      ? 定期进行性能测试、压测和调优,根据监控数据和业务增长趋势,提前规划和实施扩展方案。
      综上所述,构建一个具有良好扩展性的系统,需要从架构设计、技术选择到运维管理全方位进行考量和实践,确保系统能够在面对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和用户规模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扩展,同时保持高性能、高可用性和低成本运行。
    2024-04-23 17:29:47
    赞同 7 展开评论 打赏
  • 目前能想到的
    松耦合和强内聚
    分布式架构
    异步通信
    消息队列
    缓存和数据库分库分表

    2024-04-23 16:54:49
    赞同 7 展开评论 打赏
滑动查看更多
问答分类:
问答地址:

话题讨论榜

  • 1
    作为一个经典架构模式,事件驱动在云时代为什么会再次流行呢?
    奖品池:4000积分,加湿器*2,腰靠垫*5
    156

    前言 在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时代,事件驱动架构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引起了技术圈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事件驱动架构正在迅速扩大应用范围,并成为 Gartner 年度十大技术趋势之一。根据预测,越来越多的新型数字化商业解决方案选择采用EDA架构,预计将有60%的解决方案采纳该架构。作为一个经典的架构模式,事件驱动在云时代为何再次流行起来成为焦点呢?本文就来简单分享一下其中的原因,解析事件驱动架构在云时代...

  • 2
    让 AI 写代码,能做出什么样的项目?
    奖品池:5000积分,罗马仕充电宝*1,自拍杆*5
    732

  • 3
    AI面试成为线下面试的“隐形门槛”,对此你怎么看?
    奖品池:4000积分,护眼灯*2,花朵坐垫*3
    91

    身为程序员及AI面试系统的开发者,我认识到该技术虽提升了筛选效率与公平性,却可能缺失人际互动的温情。求职者面临适应无即时反馈环境的挑战,需兼备专业技能与出色的情绪表达能力。因此,我们的任务是不断改进系统,融合人性化特点,如模拟真实交流的响应,旨在使技术进步兼具效率与温度,缓和求职者的心理压力,AI重点还是该放在工业革命上,不该用在需要人主观判断的业务上,可以辅助人类判断提供相关数据分析,但是...

  • 4
    如何看待首个 AI 程序员入职科技公司?
    奖品池:4000积分,开发者定制T恤*5,咖啡杯*3
    120

    1工作中出现了事务失效的问题,咨询了下 2各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都可以咨询通义灵码,也会提出代码优化建议,对我的工作帮助非常大,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学习到更全面的内容

  • 5
    你见过哪些独特的代码注释?
    奖品池:4000积分,保温杯*2,运动腰包*4
    97

    作为一名程序猿,我曾在代码中见识过各种独特的注释。有些注释幽默诙谐,如“此处为屎山代码,请谨慎修改”,让人在紧张的工作中会心一笑,缓解了压力。而有些注释则饱含智慧,如“此函数实现复杂,建议阅读相关文档后再进行修改”,提醒我们保持谨慎和学习的态度。 这些独特的注释给我带来了不少启发。它们让我意识到注释不仅是解释代码的工具,更是传递情感和智慧的方式。这些注释提醒我要保持对代码的敬畏之心,不要轻易...

  • 相关电子书

    更多
    低代码开发师(初级)实战教程 立即下载
    冬季实战营第三期:MySQL数据库进阶实战 立即下载
    阿里巴巴DevOps 最佳实践手册 立即下载
    http://www.vxiaot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