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升级与设计之道:ChatGLM、LLAMA、Baichuan及LLM结构解析(下)

简介: 大模型升级与设计之道:ChatGLM、LLAMA、Baichuan及LLM结构解析(下)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观看:

大模型升级与设计之道:ChatGLM、LLAMA、Baichuan及LLM结构解析(上):/article/1396387


百川升级之路

首先对比下升级前后各大榜单结果,Baichuan-13B较Baichuan-7B模型在各个榜单中都取得了近20%的提升:

C-Eval(地址:https://cevalbenchmark.com/index.html?spm=ata.21736010.0.0.1ee417b1JxcVsy#home

MMLU(地址:https://arxiv.org/abs/2009.03300


说明:采用了 MMLU 官方的评测方案


CMMLU

说明:CMMLU 是一个综合性的中文评估基准,专门用于评估语言模型在中文语境下的知识和推理能力。采用了其官方的评测方案。


?  baichuan-7b

Baichuan-7B 是由百川智能开发的一个开源可商用的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基于 Transformer 结构,在大约 1.2 万亿 tokens 上训练的 70 亿参数模型,支持中英双语,上下文窗口长度为 4096。在标准的中文和英文 benchmark(C-Eval/MMLU)上均取得同尺寸最好的效果。


百川模型结构与LLAMA相近,作了如下的优化:


  • 分词器


参考学术界方案使用 SentencePiece 中的 Byte-Pair Encoding (BPE) 作为分词算法,并且进行了以下的优化:

  1. 目前大部分开源模型主要基于英文优化,因此对中文语料存在效率较低的问题。我们使用 2000 万条以中英为主的多语言语料训练分词模型,显著提升对于中文的压缩率。
  2. 对于数学领域,我们参考了 LLaMA 和 Galactica 中的方案,对数字的每一位单独分开,避免出现数字不一致的问题,对于提升数学能力有重要帮助。
  3. 对于罕见字词(如特殊符号等),支持 UTF-8 characters 的 byte 编码,因此做到未知字词的全覆盖。
  4. 我们分析了不同分词器对语料的压缩率,如下表,可见我们的分词器明显优于 LLaMA, Falcon 等开源模型,并且对比其他中文分词器在压缩率相当的情况下,训练和推理效率更高。


  • 算子优化


采用更高效的算子:Flash-Attention,同ChatGLM2


?  baichuan-13b


Baichuan-13B 是由百川智能继 Baichuan-7B 之后开发的包含 130 亿参数的开源可商用的大规模语言模型,在权威的中文和英文 benchmark 上均取得同尺寸最好的效果。本次发布包含有预训练 (Baichuan-13B-Base) 和对齐 (Baichuan-13B-Chat) 两个版本。Baichuan-13B 有如下几个特点:

  1. 更大尺寸、更多数据:Baichuan-13B 在 Baichuan-7B 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参数量到 130 亿,并且在高质量的语料上训练了 1.4 万亿 tokens,超过 LLaMA-13B 40%,是当前开源 13B 尺寸下训练数据量最多的模型。支持中英双语,使用 ALiBi 位置编码,上下文窗口长度为 4096。
  2. 同时开源预训练和对齐模型:预训练模型是适用开发者的『 基座 』,而广大普通用户对有对话功能的对齐模型具有更强的需求。因此本次开源我们同时发布了对齐模型(Baichuan-13B-Chat),具有很强的对话能力,开箱即用,几行代码即可简单的部署。
  3. 更高效的推理:为了支持更广大用户的使用,我们本次同时开源了 int8 和 int4 的量化版本,相对非量化版本在几乎没有效果损失的情况下大大降低了部署的机器资源门槛,可以部署在如 Nvidia 3090 这样的消费级显卡上。
  4. 开源免费可商用:Baichuan-13B 不仅对学术研究完全开放,开发者也仅需邮件申请并获得官方商用许可后,即可以免费商用。


模型细节


?  升级过程


  1. 参数量:baichuan13B较baichuan7B 首先在参数量上翻了一倍,更大的参数量意味着知识的容量更大,通过更多的训练数据(1.2T->1.4T),基座模型的常识能力得以提升;
  2. 位置编码:从RoPE改成ALiBi,在一定程度的可以进行长度外推(TIPS:RoPE可以进行更长范围的外推);


如何构建一个好的基座大模型?


在深入探讨了ChatGLM、LLAMA、Baichuan大语言模型的升级之路后,我们将进一步拓展讨论范围,探索大模型所需具备的关键能力、实现这些能力所需的技术手段以及模型结构的设计方法。这将为我们在实际应用中构建和优化大模型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指导。


接下来的小节内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首先,我们将分析大型预训练模型所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如长度外推、常识等;其次,我们将介绍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实现这些能力,包括预训练策略、优化算法和损失函数等;最后,我们将针对模型结构进行探讨,分析如何选择合适的LLM(Large Language Model)结构以实现高性能的大型模型。


本小节内容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了解大模型的关键要素,以便在实际工程中构建出更为强大、灵活且高效的大型预训练模型。
?  大模型所需能力及升级方式


通过对ChatGLM、LLAMA、Baichuan等大型语言模型升级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它们的改进主要集中在基础知识能力的提升和支持的序列长度变化这两个方面。在本小节中,我们将重点梳理并总结这两项关键能力的升级策略。


  • 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能力的提升涵盖了多个领域,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常用评测集来了解这些领域:

  1. 英文知识 — MMLU
  2. 中文知识 — C-Eval
  3. 推理 — GSM8k / BBH
  4. 代码 — HumanEval / MBPP
  5. 数学 — MATH


笔者认为升级基础知识能力的主要策略在于提升模型参数量及训练数据,通过更大的参数量及数据使模型更好的拟合相关领域的知识。

而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训练数据的质量,以下给出清洗数据的常用方式:

  • 无效数据,脏数据过滤

一些无效数据,如意义空泛或模板化的文本(例如HTML代码、Lorem ipsum等)。甚至于在多语言语料库的构建过程中,从网站提取文本用于语言建模也极具挑战性。但这是我们必然要做到的,因为NTP(Next Token Prediction)的方式注定训练模型使用的数据本身就是真实语言世界很好的映射。数据清洗工具,如justext、trafilatura等,能有效剔除HTML模板文本,同时在减少噪音(提高精度)与保留所有有效部分(提高召回率)之间取得平衡。另外一点是,处理网页语料库中无效数据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利用元数据进行筛选。例如,OpenAI在构建GPT-2用的WebText语料库时,抓取了reddit上点赞数至少为3的所有外部链接,这种启发式方法有助于减少数据集中的噪音,同时确保数据质量。


  • 文档长度过滤

一方面,考虑到NTP(Next Token Prediction),从语料库中移除非常短的文档(包含少于约100个标记的文本)可以帮助通过创建连续的文本来建模文本中的依赖关系,从而去除噪音。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语言模型如今都基于Transformer架构,对非常大的文档进行预处理并将其分成所需长度的连续片段是很有用的。


  • 机器生成数据过滤

训练语言模型的目标之一是捕捉人类语言的分布。然而,网络爬取的数据集包含大量机器生成的文本,例如现有语言模型生成的文本、OCR文本和机器翻译文本。例如,来自http://patents.google.com的数据构成了C4语料库的大部分。该语料库使用机器翻译将来自世界各地专利机构的专利翻译成英语。此外,网络语料库中的数据还包含来自扫描书籍和文档的OCR生成文本。OCR系统并不完美,因此生成的文本与自然英语的分布不同(通常OCR系统会在拼写错误和完全遗漏单词等方面产生可预测的错误)——这点很重要,也很难搞,pdf扫描文档怎么去做还真挺头疼的。虽然很难识别机器生成的文本,但有一些工具,如ctrl-detector,可用于识别和检测机器生成的文本。在为语言建模预处理语料库时,重要的是对语料库中机器生成文本的存在进行表征和记录。


  • 去重

从互联网上爬取原始文本创建的数据集往往会导致相同的序列被多次重复出现。例如,在论文《Deduplicating Training Data Makes Language Models Better》中,作者发现在C4数据集中,一个50个单词的序列被重复出现了60000次。事实上,在去重的数据集上训练模型速度更快,并且不太容易导致记忆效应——很不好。最近,研究人员还表明,在重复数据上训练的语言模型容易受到隐私攻击,其中对手从训练模型中生成序列并检测哪些序列来自训练集的记忆。在论文《Deduplicating Training Data Mitigates Privacy Risks in Language Models》中,作者展示了语言模型重新生成训练序列的速率与序列在训练集中的出现次数超线性相关。例如,一个在训练数据中出现10次的序列平均会比一个只出现一次的序列生成1000倍多。去重可以在不同粒度级别上执行。从精确匹配去重到模糊去重工具(例如deduplicate-text-datasets和datasketch),可以帮助减少和去除正在处理的语料库中的冗余文本。正如许多研究人员所指出的,需要理解去重过程需要大量计算资源(CPU和RAM),因为网页爬取数据集的大小,因此建议在分布式环境中运行此类计算。


  • 清洗污染数据

这部分还挺保受争议的,可能还没有很细致的标准,不少公司也都挺功利的,就不好说。在NLP领域,我们常说的数据清洗,主要指的是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的区分和处理。在大型语言模型的情况下,由于训练和测试数据集都源于互联网,确保二者不发生交叉,这个过程可能颇具挑战。大型语言模型的评估通常会用到基准数据,如问答对,如果这些基准数据在训练数据中出现,可能会导致基准性能的高估。因此,需要进行去污染操作,也就是从训练数据中去除和基准数据集有重叠的部分,保证训练数据集的完整性。OpenAI的研究人员在创建WebText数据集时,就通过剔除所有维基百科内容来实现数据去污染,因为维基百科数据在他们的基准数据集中被广泛使用。另一个案例是EleutherAI的研究人员,他们开发了名为lm-eval harness的软件包,用以实现对基准数据集的去污染。在具体操作中,我们需要关注两类数据污染:

  1. 输入与输出污染:这种情况下,预训练语料库中存在与下游任务标签相同的数据。对于语言建模等任务,任务标签就是目标文本。如果目标文本在预训练语料库中出现,模型可能会倾向于复制文本,而非真正解决任务。
  2. 输入污染:这指的是评估样本中并未包含标签的情况,这也可能导致下游任务的性能高估。在进行零样本和少样本评估时,如果预训练数据集中存在与热门基准任务重叠的数据,我们必须重视数据去污染。


  • 毒性和偏见控制

尽管网络语料库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但其中也常常弥漫着毒性和偏见内容。如,《RealToxicityPrompts》一文中作者使用PerspectiveAPI指出,OpenWebText与WebText的内容中分别有2.1%与4.3%存在毒性分数超过50%。因此,在训练语言模型时,必须警觉并借助PerspectiveAPI等工具筛选掉预训练数据集中的毒性内容,以防止模型表现出偏见或在下游应用中产生有害内容。一种解决策略是过滤掉"bad words"名单中的文本,比如C4的作者们就采用了这种策略。另一个例子是,PILE数据集的研究者利用spamscanner来对有害内容进行分类。然而,执行此类过滤步骤必须极为谨慎,并需考虑到下游应用,以免过滤器保留下更可能坚持霸权观点的声音。在利用数据进行预训练语言模型之前,对贬损内容和性别/宗教偏见进行深度分析是必要的。


  • 个人身份信息控制

在收集大型数据集时,理解与数据集实例相关的法律问题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处理个人身份信息(PII)时,如真实姓名、组织名称、医疗记录、社会安全号码等。根据不同的应用,对这些信息进行遮蔽或删除在预训练语言模型之前是必要的。像presidio和pii-codex这样的工具提供了检测、分析和处理文本数据中个人身份信息的流程,这些工具能帮助确保数据集中的个人信息得到合理处理,以遵守相关隐私法规并保护用户隐私。


  • 序列长度


大语言模型支持的序列长度主要受两方面影响:

  1. 训练阶段的最大长度
  2. 模型的长度外推性


第一点训练阶段的最大长度,可以通过DeepSpeed等分布式训练策略,减少模型的显存占用,从而提高训练的序列长度;第二点模型的长度外推性,则通过位置编码的设计来实现,实现方式见模型结构设计小节。


?  模型结构设计


在梳理了大型语言模型所需具备的关键能力以及相应升级策略之后,本小节将重点关注大模型结构的设计方法。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构建高效且强大的大型预训练模型。



  • Tokenizer


参照baichuan提及的Tokenizer设计方式,编码器需要能够处理复杂的中英文任务。

  1. 目前大部分开源模型主要基于英文优化,因此对中文语料存在效率较低的问题。我们使用 2000 万条以中英为主的多语言语料训练分词模型,显著提升对于中文的压缩率。
  2. 对于数学领域,我们参考了 LLaMA 和 Galactica 中的方案,对数字的每一位单独分开,避免出现数字不一致的问题,对于提升数学能力有重要帮助。
  3. 对于罕见字词(如特殊符号等),支持 UTF-8 characters 的 byte 编码,因此做到未知字词的全覆盖。
  4. 我们分析了不同分词器对语料的压缩率,如下表,可见我们的分词器明显优于 LLaMA, Falcon 等开源模型,并且对比其他中文分词器在压缩率相当的情况下,训练和推理效率更高。


  • LayerNorm


LayerNorm分为Pre-LN和Post-LN两种,有研究发现Post-LN在训练过程中不稳定,因此目前大模型基本都采用Pre-LN的训练方式。

LayerNorm计算方式


首先计算均值与方差:

然后计算归一化:

其中是起到缩放作用,在一开始设置为1.

RMSNorm计算方式


RMSNorm假设均值为0,只针对方差进行归一化,训练速度更快且效果差距不大。

  • MLP


MLP小节主要涉及激活函数的选择。

Relu


ReLU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激活函数,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Gelu


高斯误差线性单元激活函数(Gaussian Error Linear Units(GELUS))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也可以采用以下等式近似计算GELU:

GELUs对于输入乘以一个0,1组成的mask,而该mask的生成则是依概率随机的依赖于输入。假设输入为x, mask为m,则m服从一个伯努利分布 ,其中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高斯分布),这么选择是因为神经元的输入趋向于正态分布,这么设定使得当输入x减小的时候,输入会有一个更高的概率被dropout掉,这样的激活变换就会随机依赖于输入了。

Bert中GeLU代码如下:

def gelu(input_tensor):
    cdf = 0.5 * (1.0 + tf.erf(input_tensor / tf.sqrt(2.0)))
    return input_tesnsor*cdf


SwiGLU&GeGLU


SwiGLU 和 GeGLU都是Noam Shazeer在文章中探索的激活函数变体


具体的,需要先了解门线性单元(Gated Linear Unit, GLU)这个基本的双线性函数,为:

其中?代表逐元素相乘,SwiGLU 和 GeGLU作为GLU的变体,定义如下:

其中:


作者并没有对激活函数提出的原理和动机做过多描述,论文本身是对各类激活函数变种效果的对比尝试,可以看到SwishGLU和GeGLU是可以取得最小误差的,而在大模型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 Attention


Attention层主要针对Attention的算子进行优化,加速模型的推理和部署。

FlashAttention


详细介绍见:https://zhuanlan.zhihu.com/p/626079753



动机:当输入序列(sequence length)较长时,Transformer的计算过程缓慢且耗费内存,这是因为self-attention的time和memory complexity会随着sequence length的增加成二次增长。


标准Attention的中间结果S,P(见下文)通常需要通过高带宽内存(HBM)进行存取,两者所需内存空间复杂度为。本文分析:

  1. FlashAttention: 对HBM访问的次数为
  2. Attention: 对HBM访问的次数为


往往(例如GPT2中N=1024,d=64),因此FlashAttention会快很多。下图展示了两者在GPT-2上的Forward+Backward的GFLOPs、HBM、Runtime对比(A100 GPU):



GPU中存储单元主要有HBM和SRAM:HBM容量大但是访问速度慢,SRAM容量小却有着较高的访问速度。例如:A100 GPU有40-80GB的HBM,带宽为1.5-2.0TB/s;每108个流式多核处理器各有192KB的片上SRAM,带宽估计约为19TB/s。可以看出,片上的SRAM比HBM快一个数量级,但尺寸要小许多数量级。


综上,FlashAttention目的不是节约FLOPs,而是减少对HBM的访问。重点是FlashAttention在训练和预测过程中的结果和标准Attention一样,对用户是无感的,而其他加速方法做不到这点。


Multi Query Attention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1911.0215

MQA 是 19 年提出的一种新的 Attention 机制,其能够在保证模型效果的同时加快 decoder 生成 token 的速度。

从上图表中可以看到,MQA 在 encoder 上的提速没有非常明显,但在 decoder 上的提速是很显著的。

从论文的解释中可以看到,MQA 让所有的头之间 共享 同一份 Key 和 Value 矩阵,每个头只单独保留了一份 Query 参数,从而大大减少 Key 和 Value 矩阵的参数量。


即:MQA 实际上是将 head 中的 key 和 value 矩阵抽出来单独存为一份共享参数,而 query 则是依旧保留在原来的 head 中,每个 head 有一份自己独有的 query 参数。


代码实现:

实现方式很简单,将原维度直接变成头数*维度的总和。

# Multi Head Attention
self.Wqkv = nn.Linear(                        # 【关键】Multi-Head Attention 的创建方法
    self.d_model, 
    3 * self.d_model,                         # 有 query, key, value 3 个矩阵, 所以是 3 * d_model
    device=device
)
query, key, value = qkv.chunk(                # 【关键】每个 tensor 都是 (1, 512, 768)
    3, 
    dim=2
)
# Multi Query Attention
self.Wqkv = nn.Linear(                                # 【关键】Multi-Query Attention 的创建方法
    d_model,
    d_model + 2 * self.head_dim,                      # 只创建 query 的 head 向量,所以只有 1 个 d_model
    device=device,                                    # 而 key 和 value 不再具备单独的头向量
)
query, key, value = qkv.split(                        # query -> (1, 512, 768)
    [self.d_model, self.head_dim, self.head_dim],     # key   -> (1, 512, 96)
    dim=2                                             # value -> (1, 512, 96)
)


即K,V的维度从d_model转成self.head_dim


在 MQA 中,除了 query 向量还保存着 8 个头,key 和 value 向量都只剩 1 个「公共头」了。


这也正好印证了论文中所说的「所有 head 之间共享一份 key 和 value 的参数」。


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将这 1 份参数同时让 8 个头都使用,代码里使用矩阵乘法 matmul 来广播,使得每个头都乘以这同一个 tensor,以此来实现参数共享:

def scaled_multihead_dot_product_attention(
        query,
        key,
        value,
        n_heads,
        multiquery=False,
):
    q = rearrange(query, 'b s (h d) -> b h s d', h=n_heads)         # (1, 512, 768) -> (1, 8, 512, 96)
    kv_n_heads = 1 if multiquery else n_heads
    k = rearrange(key, 'b s (h d) -> b h d s', h=kv_n_heads)        # (1, 512, 768) -> (1, 8, 96, 512) if not multiquery 
                                                                    # (1, 512, 96) -> (1, 1, 96, 512)  if multiquery
    v = rearrange(value, 'b s (h d) -> b h s d', h=kv_n_heads)      # (1, 512, 768) -> (1, 8, 512, 96) if not multiquery 
                                                                    # (1, 512, 96) -> (1, 1, 512, 96)  if multiquery
    attn_weight = q.matmul(k) * softmax_scale                       # (1, 8, 512, 512)
    attn_weight = torch.softmax(attn_weight, dim=-1)                # (1, 8, 512, 512)
    out = attn_weight.matmul(v)                                     # (1, 8, 512, 512) * (1, 1, 512, 96) = (1, 8, 512, 96)
    out = rearrange(out, 'b h s d -> b s (h d)')                    # (1, 512, 768)
    return out, attn_weight, past_key_value


  • 位置编码


这里列出常见大模型应用的RoPE和ALiBi位置编码,从选择方式上更倾向于RoPE,可以通过位置插值等方式进行更长的长度外推。

RoPE


详细内容见《RoPE旋转位置编码深度解析:理论推导、代码实现、长度外推》(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645263524),这里给出关键性结论:


实现方式:

其中表示逐位对应相乘。优点:通过绝对编码的方式融入相对位置信息长度外推:位置插值、进制编码可以无损进行长度外推

ALiBi



实现方式:

本文的做法是不添加position embedding,然后添加一个静态的不学习的bias,如上图:

在query和key做矩阵点乘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常数负值,比如距离当前位置前1位为-1, 前两位为-2,这些常数要乘上 权重 m,对于n头的注意力模型,m从开始。


例如,对于8头注意力模型:

m使用序列:


对于16头注意力模型:

m使用序列:


优势:

  1. 减少了需要训练的Embedding,加快训练速度
  2. 较原位置编码,具有更好的长度外推性


?  训练数据&参数量


详细内容见《LLM训练指南:Token及模型参数准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636812912),这里给出关键性结论,模型计算量增加时,训练数据和参数量应该保持同比增加:

总结


经过对ChatGLM、LLAMA和Baichuan大型语言模型升级之路的深入探讨,以及对LLM结构选型的全面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大型预训练模型的升级过程主要体现在基础知识能力的提升和支持的序列长度变化。通过增加模型参数量和优化训练数据质量,模型可以更好地拟合各个领域的知识,并进一步提高模型性能;通过增加训练长度和调整位置编码外推性,支持更长的序列。
  2. 在模型结构设计方面,选择合适的LLM结构对于实现高性能的大型预训练模型至关重要。通过引入合适的LayerNorm和激活函数,提高训练的稳定性;通过引入高效的算子,如Flash Attention和Multi Query Attention,可以在保持模型性能的同时显著提高计算效率;通过引入RoPE或ALiBi位置编码,提高模型的长度外推性。
  3. 在构建和优化大型预训练模型时,不仅要关注模型的性能和计算效率,还应重视数据质量、去重、去污染、毒性与偏见控制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这将有助于使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更具安全性、鲁棒性和可靠性。


总之,本文通过深入剖析ChatGLM、LLAMA和Baichuan模型的升级路径,以及探讨大型语言模型结构选型,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视角,梳理了大型预训练模型的关键要素。我们希望这些知识能够为大家在实际工程中构建更强大、灵活且高效的大型预训练模型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指导。


参考链接


  1. 大模型微调样本构造的trick(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636812912
  2. https://github.com/facebookresearch/llama
  3. https://github.com/baichuan-inc/Baichuan-7B
  4. https://github.com/THUDM/ChatGLM2-6B/tree/main
  5. https://arxiv.org/pdf/2002.05202.pdf
  6. https://zhuanlan.zhihu.com/p/634236135
  7. https://zhuanlan.zhihu.com/p/626079753


团队介绍


我们是淘天集团下FC技术部智能策略团队的推荐算法团队,主要负责手机天猫的推荐和广告算法的研发与优化工作,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推荐服务,提高用户体验和满意度。此外,团队还致力于AI技术的创新应用,如智能导购等领域,并积极探索创新性的业务实践。

相关文章
|
4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大模型】使用哪些资源来了解 LLM 的最新进展?
【5月更文挑战第9天】【大模型】使用哪些资源来了解 LLM 的最新进展?
|
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JSON
LLM 大模型学习必知必会系列(二):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 以及实战闯关
LLM 大模型学习必知必会系列(二):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 以及实战闯关
LLM 大模型学习必知必会系列(二):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 以及实战闯关
|
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LLM 大模型学习必知必会系列(一):大模型基础知识篇
LLM 大模型学习必知必会系列(一):大模型基础知识篇
LLM 大模型学习必知必会系列(一):大模型基础知识篇
|
4天前
|
XML JavaScript 数据格式
Beautiful Soup 库的工作原理基于解析器和 DOM(文档对象模型)树的概念
【5月更文挑战第10天】Beautiful Soup 使用解析器(如 html.parser, lxml, html5lib)解析HTML/XML文档,构建DOM树。它提供方法查询和操作DOM,如find(), find_all()查找元素,get_text(), get()提取信息。还能修改DOM,添加、修改或删除元素,并通过prettify()输出格式化字符串。它是处理网页数据的利器,尤其在处理不规则结构时。
11 2
|
4天前
|
自然语言处理 搜索推荐 知识图谱
【大模型】描述与 LLM 相关的个人项目或感兴趣的领域
【5月更文挑战第9天】【大模型】描述与 LLM 相关的个人项目或感兴趣的领域
|
6天前
|
存储 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大模型】如何确保负责任地开发和部署 LLM?
【5月更文挑战第7天】【大模型】如何确保负责任地开发和部署 LLM?
|
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安全
【大模型】LLM的广泛采用有哪些潜在的社会影响?
【5月更文挑战第7天】【大模型】LLM的广泛采用有哪些潜在的社会影响?
|
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大模型】LLM研究和开发的一些新兴趋势
【5月更文挑战第7天】【大模型】LLM研究和开发的一些新兴趋势
|
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大模型】如何向非技术受众解释LLM的概念及其能力?
【5月更文挑战第7天】【大模型】如何向非技术受众解释LLM的概念及其能力?
|
6天前
|
监控 搜索推荐 安全
【大模型】哪些关键考虑因素使用 LLM 进行客户服务交互
【5月更文挑战第7天】【大模型】哪些关键考虑因素使用 LLM 进行客户服务交互

推荐镜像

更多
http://www.vxiaotou.com